在國家“雙碳"戰略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于2025年6月聯合發布《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發改環資〔2025〕910號),明確提出以能源結構轉型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引擎的零碳園區建設路徑。通知要求園區“因地制宜發展綠電直連、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電網等綠色電力直接供應模式",并強調通過多能互補系統與智慧化管理平臺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納,最終達成單位產值碳強度下降30%、綜合能效提升至85%以上的剛性目標。
然而,政策落地面臨三重現實挑戰:
1. 綠電消納困境:光伏發電“午剩夜缺"導致自用率不足50%,余電上網反而推高綜合用電成本;
2. 儲能經濟性瓶頸:用戶側配儲初始投資高,傳統調度策略下日均充放不足1次,回本周期超5年;
3. 系統協同缺失:分布式電源、負荷與儲能“各自為戰",虛擬電廠聚合能力不足。
在此背景下,安科瑞EMS3.0智慧能源管理平臺以動態調度-多能互補-碳排溯源三位一體的技術架構,成為破解政策目標與實施痛點矛盾的關鍵載體:
- 政策合規性支撐:平臺集成AEM96三相碳電表實時核算碳排放,自動生成符合GHG Protocol的碳報告,直接響應《通知》中“建立碳足跡追蹤體系"的要求;
- 經濟效益轉化:通過AI預測負荷曲線(誤差<5%)與動態電價策略,在無錫某園區實現綠電自用率從40%躍升至85%,峰谷套利收益提升150%,將儲能回本周期壓縮至3年內;
- 系統韌性重構:以“電-熱-冷-氣"多能流協同技術,支撐長三角某工業園可再生能源滲透率達95%,碳排放強度下降62.5%,遠超政策基準線。
安科瑞EMS3.0正從技術工具升級為零碳園區的智慧操作系統——其通過將《通知》中“能碳管理平臺"“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等抽象要求,轉化為企業可執行的“降本-合規-創收"動作鏈,為零碳園區申報提供可量化、可復制的技術范式。


EMS3.0采用開放的分層分布式網絡結構,涵蓋設備層、傳輸層、數據層、應用層,實現能源數據的全鏈路閉環管理:
設備層:部署多功能電力儀表、光伏監測裝置、儲能PCS、充電樁、智能電表等,覆蓋電、水、氣、熱等多能源類型,支持Modbus、IEC 60870等通信協議,兼容90%以上工業設備。
傳輸層:通過邊緣計算網關(如ANet智能通信管理機)實現數據本地預處理與加密傳輸,支持斷點續傳、失電報警,確保數據穩定性。
數據層:基于云計算平臺存儲實時/歷史數據,提供API接口與第三方系統(ERP、MES、IBMS)無縫對接,打破數據孤島。
應用層:集成發電預測、經濟調度、碳排管理、智能運維等模塊,通過AI算法動態優化能源策略。
發電預測與消納:基于機器學習算法,結合歷史數據與氣象信息,預測光伏發電功率,動態調整發電計劃。例如,在浙江某能源集團項目中,系統接入3臺光伏逆變器,實現發電數據實時采集,光伏消納率提升至85%。
經濟性配置:通過優化算法,為企業提供光伏裝機容量與儲能配比的優化方案。某高速公路風光儲一體化項目通過儲能動態充放電策略,降低峰值負荷30%以上,年節約電費超60萬元。
柔性擴容與需量控制:儲能系統在電價低谷充電、高峰放電,減少企業基礎電費。某電池廠項目通過EMS3.0實現用電可靠性提升30%,變壓器超容風險下降80%。
多策略錯峰充電:支持“先入先充"“競價策略"“邀約策略"等模式,優化充電負荷。浙江某項目對2臺汽車充電樁和3臺電瓶車充電樁實施分時調度,降低充電成本25%。
雙向能量交互:支持電動汽車V2G(車輛到電網)技術,低谷充電、高峰反向放電,提升能源利用靈活性。系統聚合分布式資源形成虛擬電廠,參與電網調峰輔助服務,預計可提升整體收益15%-20%。

實時監測市電、光伏、儲能等68項關鍵參數,動態呈現能源拓撲網絡,負荷預測準確度高達95%!
三維建模+GIS地理信息,讓能源數據“活"起來,手機/電腦隨時隨地掌控全局。

削峰填谷:儲能設備在電價低谷充電、高峰放電,某光伏電站案例顯示,電費支出減少20%!
柔性擴容:用電超載時,儲能系統秒級響應放電,避免變壓器過載風險,某高速項目峰值負荷降低30%!

內置碳排放核算模型,自動生成報告,某半導體工廠光伏消納率提升至85%,碳排放強度對標行業基準!

電氣火災預警響應迅速,孤島運行模式保障關鍵負荷不斷電,浪涌保護設備在線診斷,運維效率提升3倍!

聚合光伏、儲能、充電樁資源,參與電網調峰或電力市場交易,某能源集團案例中,用戶綜合用能成本下降18%-25%!

系統采用“省-地-配-臺-戶"五級分層協同模式,覆蓋多等級電網。例如,廈門“鉆石型"配電網通過該架構,將供電可靠率大幅提升,故障隔離重構時間縮短至毫秒級。
在工業園區場景中,系統提前72小時預測光伏發電與用電負荷,動態調整儲能充放電策略。浙江某能源集團項目數據顯示,EMS3.0將光伏消納率提升至85%,電費支出降低約20%。
系統集成光伏、儲能、充電樁、可控負荷等資源,構建虛擬電廠(VPP)。通過博弈論功率協調分配技術,實現分布式能源與充電設施的靈活互動。例如,聚合50個工業園區資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預計提升整體收益15%-20%。
支持“先入先充"“競價策略"“邀約策略"等充電模式,優化用電負荷。浙江某項目中,系統對2臺汽車充電樁和3臺電瓶車充電樁實施分時調度,降低峰值負荷30%以上。



安科瑞EMS3.0系統的實踐證明,構網型技術與智能微電網的融合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是能源系統底層邏輯的重構。它通過模擬自然界的自組織特性,賦予電網“感知-決策-執行"的類生命體能力,使能源系統在應對不確定性時更具韌性與彈性。未來,隨著AI算法、數字孿生及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滲透,EMS3.0系統將推動微電網向“零碳、自治、開放"方向演進,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中國方案",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作者介紹:
安躍強,男,現任職于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為為智能電網供配電。咨詢:15鈴鈴鈴353828